得,上海队球迷的心,今儿估计是拔凉拔凉的。
我这儿刚刷到消息,咱们心心念念的“长臂怪”穆罕默德·班巴,人没在浦东机场落地,反手就在盐湖城的合同上签了字。
这感觉,怎么说呢,就像你攒了半天钱想买辆保时捷,结果到4S店门口,发现人家贴了张条:本店今日起改卖拖拉机。
卢伟指导的电话,这几天估计特热闹吧?
一边是球迷问“班巴到底来不来”,一边是经纪人跟你打太极。
现在好了,爵士队一纸官宣,直接把天给聊死了。
这下清净了,只剩下无奈。
真的,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上海管理层那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。
前段时间,大伙儿还在畅想那个美如画的场景:内线一边杵着个两百多斤、技术细腻的“灵活死胖子”洛夫顿,另一边站着一个臂展能覆盖小半个禁区的班巴。
这叫什么?
这叫CBA的“黑暗森林”,对方后卫突进来都得先掂量掂量,自己这点胆量够不够闯鬼门关的。
进攻端洛夫顿一顿碾,防守端班巴遮天蔽日,这画面,想想都让对手窒息。
可惜,梦醒了,天亮了,发现枕头边上啥也没有。
当然,肯定有人要说了,不就是个外援吗,至于吗?
嘿,这还真至于。
你看看上海队这几年的操作,从弗雷戴特到富兰克林,再到后来的比斯利、冯莱,哪一次不是冲着搞点大事情去的?
他们是真的想冲冠,不是只想卖两张季后赛门票完事。
可偏偏每次都差那么一口气。
这次,他们看准了班巴,一个正值当打之年的NBA级别内线,想补上最后那块短板。
结果呢?
人家压根就没把CBA当成第一志愿。
这事儿的根源,说白了就两个字:钱,以及咱们这奇葩的“规则”。
班巴要价200万美金,多吗?
在NBA,这点钱不够给库里交税的。
但在CBA,这顶“外援工资帽”就像个紧箍咒,念得各队总经理头疼。
这点预算,你签了班巴,剩下的钱只够再找个发展联盟的“刮刮乐”,万一没刮中,整个赛季就得靠单外援硬撑,那还玩什么?
这就是咱们联赛一个特别拧巴的地方。
一方面,我们渴望高水平外援来提升比赛质量,让球迷看得过瘾。
另一方面,条条框框又把那些真正的大鱼挡在了门外。
人家有实力的,干嘛来你这儿受气?
去欧洲打球,钱不比你少,还没那么多破事。
咱们这儿呢?
还得先来个“试用期”,跟实习生转正似的,全球职业篮球联赛里,咱也算是独一份的“风景”了。
这种不安全感,对于班巴这种级别的球员来说,简直就是一种冒犯。
所以你看,班巴选择爵士,哪怕是去坐板凳,也比来CBA当“山大王”要稳妥。
因为NBA那个平台,是聚光灯,是机会,是让他能博取下一份千万合同的舞台。
而CBA,对不起,在他们眼里,更像是一个风景不错的“养老院”或者“疗养基地”。
这事儿,跟当年JR·史密斯在浙江队闹得鸡飞狗跳,本质上没啥区别。
人家心里那杆秤,从一开始就没把咱们放在同一个量级上。
这不仅仅是上海男篮一次引援的失败,这是整个CBA联赛吸引力不足的又一次无情暴露。
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成为球员们职业生涯规划里的一个严肃选项,而不是一个“实在不行就去中国赚点钱”的备胎?
这条路,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。
现在,皮球又踢回给了上海队。
试训怀特塞德失败,追求班巴梦碎,休赛期的时间不多了。
留给他们的,是一个空荡荡的内线,和球迷们被反复拉扯后疲惫不堪的心。
下一个目标是谁?
还能找到那个能和洛夫顿搭档的完美拼图吗?
谁知道呢。
或许,咱们只能打开游戏,在虚拟世界里,强行把班巴交易到大鲨鱼,聊以自慰了。
专业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